有时一抬头,看见墙上挂的、贴的画,很舒适,那是自己选的,亲手布置的。
天黑,打开灯,那是自己新换的,亮堂堂,喜洋洋。
为什么有良好的感觉?因为对象上留有人的印记,人施予了自己的意识作用。
人是施予的一方,也是接收的一方,就如发的球,遇到什么物体又返回,返到发出方。
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有个匠(木匠)石,“运斤成风”,但离开“郢人”就不行了。还有一个“知音”的故事,俞伯牙在失去钟子期后就不再弹琴,因为没有能懂他的人了。说明人做什么做得好做得开心要有合适的对象。这两个故事中的对象是人,是活的人,是有智商有判断的,好似主要的一方。这样看,就是互动了,不是自娱了。
但是,细寻思,无论“郢人”还是“钟子期”,都是对“发出的一方”的一种理想的回应。回应是发出方“期待”的回应。是发出方满意的,所以欣喜。这样看来,也是自娱的一种。是由低级到高级:由静止物变成活物——活物稳定可预期;由死的变有灵性——灵性是感知须符合这一方心灵;是一种配合——巧遇,契合。